新零售的效率战争(二)

1 评论 4089 浏览 10 收藏 26 分钟

编辑导读: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使货品更快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是每个新零售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是系列文章《效率战争》的第二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三级高速缓存

可仔细挑选一个1万亿级别的市场,团结一批品牌商和他们的分销商,按三个高速缓存仓的结构重建一条轻分销体系。如此,全链路资金占用将减少90%,总库存天数缩短90%,不同品类的流动性从原来的30~200天,减少到3~20天之内。

交易链条上,原有的层层分销体系和分钱制度不用动,但履约链条则需要一次大的重构,确保每级分销商不用压货,库存为零,也不用占用资金。

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国5个超级的城市群里面的5大产业集群带中建立起五个产区枢纽,覆盖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湾、长江中游沿途的城市群,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建五个大的、全品类的低频的公共仓。

这些公共仓的核心使命就是保证货品可以在48小时内到达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然后我们围绕22个5000万人口都市群,建立22个销区枢纽,成为22个中频公共仓,实现区域内城市 24小时必达。最终,再在这些城市中的零售网点进行改造,将其变成为高频共享仓(一个城市中有大量门店,货品80%都是高频的,消费者每天都会购买),实现30分钟到2小时可以送达。

在整个分销链条上,总库存周转60~200天,怎么杀死这个庞大的库存呢?我们可以把库存资产数字化。

例如,建立三个高速的库存缓冲区—在产区可以建立5个产区枢纽仓(48小时到达全国销区枢纽的全品类的低频产品共享仓);在销区建立22个销区枢纽仓(24小时直接就近到达零售终端的中频产品共享仓);在零售终端团结10万个门店,把他们改造成高频产品的共享仓(无论B2C、B2F、社区团购还是B2B门店间调拨),订单都能保证30分钟至2个小时能到达。

总之,通过数字货票体系,我们可以建立起需求驱动的产业链履约能力。换句话说,比如在生鲜电商这个行业中,就没有必要自己建立众多的前置仓,因为这本质上也是浪费。阿里就看明白了这个问题,比如盒马鲜生远远不是开实体店的问题,而是以店为仓,每个店铺都是3公里区域的前置仓,所以你会发现,盒马中50%~60%的订单都来自线上。

阿里是在打造一个分布式的物流体系。你看,菜鸟的中心化物流到今天也不过30个大仓,无法覆盖中国的每一个市场,但是盒马是有可能下沉到分散的市场当中的,这你就可以理解1000家盒马对于阿里是什么意义了。

全社会物流如同在数亿条细水管中流动,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输通道,层层压货,层层压资金,全链路资金超过20万亿,库存60~200天,运输次数4~7次不等。

引入ABT数字货票体系,将资产Token化,从线性分销到建立三个高速缓存仓,消灭库存危机,这一切都势在必行。

第一个高速缓存仓:产区枢纽—实现48小时配送

中国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有大量的产业集群带,包括通达世界各国的港口,完全可以在产区或自贸区提前建立低频全品类的共享仓,建立2天能到达的物流能力。

产区枢纽主要存放低频商品。全国各地的物流太多,但大都是小水管,如果我们能把他们建立成一个大水管呢?就像当年的京杭大运河一样,通过产业集群,实现2日送达到各地,而不是所有人疯狂囤货,这样整个产业链一下就轻松了。

在中国的每个产业集群带,都可以建立一个全品类的产区枢纽共享仓,直接干线运输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区枢纽,2天到达,这种规模的枢纽在中国可以建立5个。

第二个高速缓存仓:销区枢纽——共享仓,实现24小时配送

在销区枢纽仓存放中频商品。

在门店,要进行产品精选,把高频、动销最好的产品、头牌产品、冠军产品存放在那里。这样,成本一下子就节省了,把这些没必要的库存成本返还给老板、分销商、品牌商,这样大家的竞争力也就更强了。

同样,5千万人口的都市圈中国有22个,假以时日,就可以建立起24小时到达、存放中频次长尾商品的销区枢纽共享仓,各级代理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节奏在共享仓里管理适合自己业务经营的库存。

每5000万人口都市圈可以建立1个销区枢纽,这个中频品类的销区枢纽共享仓都可以1天到达任何一个零售终端或电商的前置仓,这种规模的枢纽我们可以在中国建立22个。

第三个高速缓存仓:终端小枢纽——门店型前置仓,覆盖30分钟~2小时的配送业务

在最后1~10km,我们可以团结10万个零售终端,把它们改造成高频产品的共享仓,无论是B2C、B2F、社区团购,还是B2B门店间调拨,订单都能保证30分钟至2个小时到达。

中国幅员辽阔,社区小店和商业区的街边店星罗棋布。在所有最后XX公里的小商圈里面,我们可以将现有门店的品类结构进行优化和扩充,改造成30分钟~2小时就能相互调货或共享的分布式配送驿站,形成分布在全国零售网络的高频商品的共享仓。按照就近原则,方圆XX公里内的所有老板,大家共享一盘货。

总之,通过数字货票体系和三级高速缓存仓,我们就有可能建立起需求驱动的3~5天的产业链履约能力。

商家和供应商共享货品,建立一个3天的物流配送能力,把最高频的货放在店里,也就是说,货物需求度越高,就要离消费者越近。团结门店,赋能门店,进而获取消费者,而不是亲自开店去。

同时,门店库存也可以共享,A店卖不出去的商品,可以B店卖,二手车销售不就是这个逻辑嘛?基于店铺,电商的订单也可以30分送达,大规模降低履约成本,让商品从店铺配送到家,而不是从大仓配送到家。

在这个体系里面,覆盖全国的5个大的、全品类的低频的公共仓的核心使命就是保证货品可以在48小时内到达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然后,围绕22个5000万人口都市群的22个中频销区枢纽共享仓,将实现区域内城市24小时必达。

被改造的最终端零售网点变成高频共享仓,这些数量庞大的门店存放的商品80%都是高频货物,是消费者每天都会购买的商品,将可以做到30分钟到2小时可以送达。

一旦这个新模式在5~10年全面完成,将创造出一个最理想的万亿市场,物流总体成本也有可能从1500~2000亿下降到300亿。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成就这个新经济体。

这就是ABT(资产Token化)、多频化(高频+中频+低频共享场)的分布式模型。

这个分布式的全国物流网络是由:各地星罗棋布的门店(存放离消费者最近头牌商品的高频共享仓)、每5000万人口都市圈建立的销区枢纽共享仓(存放中长尾商品的中频仓)以及5个产区枢纽(存放全品类货物的低频仓)来组成,完全区别于菜鸟所搞的大的中央仓的模式。

分布式物流网络把市场上既存的各大品牌商分销网络的现有仓库逐步零库存化,建立起高频(1小时物流)- 中频(当天到达)- 低频(48小时到达)的共享仓网络。

二、效率战争的经典案例

如果按《枢纽:3000年的中国》作者施展的预期,中国将终局性地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那阿里巴巴和菜鸟计划投资一千亿元甚至数千亿元打造的中国智慧物流骨干网显然将成为这场全球格局的重要枢纽和超级节点。

物流业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又是服务业中的制造业。我们国家是制造业大国,在整个制造业链条当中,物流业是利润的担当。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以前是20%,这两年终于靠拢15%,而发达国家是7~8%。

1. 菜鸟物流的进化

菜鸟网络,未来将通过建立物理的、数字化的连接,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智能文明的过程中创造社会基础设施,用新的方式去运营一个社会化协同网络。而这,也将使菜鸟的商业文明“枢纽”梦想走向现实。

2019年的双11日,天猫全天成交额超2684亿元,京东双11的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

双11那天,天猫开场仅8分钟,第1个天猫超市包裹的即送达,开场8小时,全国263个城市有了签收,“分钟级配送”渐成常态,当日达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全球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楼上下单、楼下发货”、“午夜下单,早晨收件”的极致物流体验。

阿里系智能物流平台菜鸟宣布,2019年天猫双11第一亿个包裹发出仅用了8小时,从2013年以来,同样数量的订单发货时长已经累计缩短40个小时。

截至11月18日,仅用一周时间,菜鸟协同物流伙伴处理18.8亿个包裹,又一次刷新世界物流业的纪录。仅双11一天就产12.92亿个物流订单,比去年增加2.5亿个物流订单,物流则比去年大幅提速—1亿订单发货只需8小时,提速1小时;2000万进口订单清关提速5个多小时;1亿订单签收只需2.4天,提速4小时。

2013年,送达1亿个包裹需要花去9天,2017年,送达同样数量的包裹只需要2.8天。

天量包裹高效送达的背后,是中国快递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的结果,也与数百万辛苦的快递小哥密不可分。

菜鸟正在全力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协同全行业合作伙伴,普及电子面单和智能分单,推进智慧供应链、智能分仓,帮助快递小哥更快更好地配送,让每一个包裹更快抵达。

菜鸟的物流节点越来越密集,比如天猫的一小时达,底层是密集的前置仓,直接让生鲜水果行业实现“分钟级”的服务体验。

菜鸟和屈臣氏门店的合作,让“线上下单、楼下取货”变成现实的场景。盒马,某种意义上,也是“最后一公里”演绎出来的新业态。

在供应链物流业务中,阿里巴巴加快了人工智能的部署,人工智能算法不仅可以实时监控预警网点,协同快递保障安全,也确保了能够快速发货到消费者手中,这意味着供应链上的总成本和总库存通过共享物流开始下降。

菜鸟网络的智能仓库全面升级,所有菜鸟大仓从订单下发到包装出库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

  • AGV智能仓储机器人矩阵系统 :菜鸟开发的 AGV 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拣货区域,驮着拣货车到指定货架前。AGV系统由中央控制几百台机器人同时工作,实现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无缝对接。
  • 360度拣选机器人: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分成了多个周转箱,这些箱子会自动流向一个缓存机器人,货物汇齐后,360度运行的拣选机器人会从500个缓存箱位中把周转箱放到流水线上。
  • 播种机器人:播种机器人分布于流水线两侧,通过真空吸盘把周转箱里的货品转移到拣选周转箱内,通过输送线送往自动包装区域。

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曾鸣教授在《智能战略》中讲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协同效应,所有的这些技术变革不仅仅是对其中一个环节、一个步骤的改变,最终的趋势是推动整个产业从一个封闭的供应链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化协同的体系。”

过去5年的升级迭代,菜鸟这个底层操作系统已经变成一个超级系统。

在中国版图上,菜鸟网络形成了7大全国性仓配网络枢纽,协同仓储面积峰值达3000万平米,当次日达覆盖的区县达1500个,快递平均时效从5年前的4天到现在的2.5天,有超3000 个合作伙伴。

同时,在世界版图上,菜鸟的智慧网络铺设到224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仓库231个,实现秒级通关,8小时500万单。

京东物流充分发挥了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的优势,从11月1日大促开始,截至11日24时,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

苏宁物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凭借自建体系和科学的发货方式,大大降低了爆仓的可能性。“双11”期间,苏宁小店线上订单即时配送服务平均送达时间只有18分钟。

2. 盒马鲜生

很多人把盒马鲜生解读为新零售的标杆,其实阿里真实的意图是最后三公里,就是基于支付宝人口密度建立的最终配货网点。

在一二线城市,这个逻辑非常正确,到了二三线就遇到一些阻碍,于是盒马鲜生今年就开始建立盒马小店。

本质上看,这就是盒马鲜生、阿里的生鲜品类的新零售战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式共享物流网络,这才是盒马鲜生的意义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发展很迅猛,但是还有80%、高达60万亿的货物依然在线下成交。团结各家分销商,建立这种分布式、共享的线下共同配送的物流网络是非常有价值的。

3. 汇通达

把中心式物流体系进化为一个分布式物流体系,汇通达在农村就是这么干的。

例如,和500个分销商建立合资公司,资产都是你的,我不碰,但是你原来只有20个品牌销售,现在我们可以共享你的物流基础设施,因为我平台有300个品牌要下乡,这样汇通达直接建立了一个覆盖了全国1.7万个乡镇的高效物流网络,把这个市场击穿了。按照刚才菜鸟的逻辑来看,汇通达也处理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汪建国在卖掉五星电器后,去了农村,发现当地的家电比南京还要贵,于是他就决定重新开发这个农村市场。在农村,物流是很大的问题,因为订单小,空车率极高,这是极大的浪费。

但是如果能将海量家电小店的订单需求整合起来,那就有巨大的订单量。于是,汇通达就连接这些小店,目前已经有大约11万个夫妻老婆店。这11万个店铺和周边的农民关系很好,是熟人生意,而且还可以处理几乎没法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于是,汇通达就通过连接小店处理了需求端和物流问题。

在供给端,汇通达连接进来数百个品牌,实现了8年时间GMV达到3000亿,净收入从10亿指数级增长到350亿元,这就是效率的胜利。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阿里为什么会45亿重金押注汇通达,因为汇通达是一个覆盖中国1.7万个乡镇的分布式物流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左边是需求,右边是供给和运力,中间通过平台提升配送效率、改善服务水平,所以不仅仅是乡镇可以做成,在三四线城市还可以再做一个汇通达。

农村市场有汇通达、一二线生鲜市场有盒马鲜生,果蔬配送市场有宋小菜,在这种逻辑下,就会产生大量产业物流公司,而不仅仅是“四通一达”这种电商物流。

4. 美菜

类似的还有美菜,现在它的包裹量已经超过200万个,覆盖了272个城市,一端连接着上游生产端,一端连接着1000万家商户和消费者,而且,它也建立了自己的全程冷链,有30个仓储中心,包括保鲜冷库等多种类型。

当然,目前美菜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作战,未来也可能会发展三四线。在核心城市,这种产销区枢纽未来会进行扩展,成为辐射周边几十个市县的分布式的物流体系。

所以在美菜这个体系中,他开始打造城市合伙人,现在已经开120个店,自营60个,加盟60个,已经开始慢慢成熟。

通过ABT+AI,就可以把整个分销网络数百万个节点(包括工厂、分销商、零售终端)闲置的库存、仓库、运力共享起来,打造一个30分钟、2小时、当天、48小时等不同运输节奏到达全国的分布式物流网络。

5. 大搜车

2018年,大搜车的二手车GMV已经突破了3500亿。大搜车首先帮助10多万二手车店的老板将每天收到的二手车通过 SaaS 服务数字化,建立数字资产池,每辆车都有一个数字货票。

比如,张老板的小店,今天收了一部宝马,根据就近原则,它就把这部宝马的货票(类似探探平台)同步发布到方圆100公里或300公里的另外90个老板,也许有5个老板喜欢,最后有一个老板帮助卖出去了。

这样,方圆 300 公里就可以共享这个数字资产,卖家和买家迅速完成了买卖配对,如此,300公里内的所有库存就变成了一盘货,整个交易周期,从行业平均的60天缩短到20天。

6. 贝壳找房

贝壳找房,从2018年2月开始到现在,已经建立了2万亿GMV规模的居住服务产业共同体。从链家到贝壳找房,链家走出了传统的自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居住服务的产业共同体。左晖先生创办的链家,从1家店发展到8000多家店,花了18年,但贝壳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合作门店数量就接近了3万家。

经纪人的核心在于,看谁能给它带来价值,让自己做的时间更长。贝壳找房为双边参与方提供了大量的赋能工作,从数字 基础设施赋能、产品赋能和经营赋能三个方面,贝壳找房费尽了心思。

贝壳找房先从二手房的产业路由器建设开始,类似大搜车的市场结构,把单边市场变成了双边市场,通过共享客源和共享房源,提升了整个行业效率。通过贝壳找房交易的房屋,平均每10单交易中有7单是跨店成交,其中一单交易最多由13个经纪人合作完成。

在贝壳找房平台上,2019年6月相比1月份,贝壳平台上所有入驻新经纪品牌(除链家外)平均人效增长32%,平均店效增长76%。即使是基础数值很高的链家,也持续受益于ACN合作网络(经纪人合作网络)扩大,平均人效增长了18%,平均店效增长53%。

7. 兴盛优选

兴盛优选进入社区团购不到18个月,月GMV已经达到10亿元,门店拓展超过10万家,每天有200万个订单诞生。

兴盛优选在今年5月拿到了腾讯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最近还拿到KKR的7000万美元。在一年半前,它的O2O团队就剩下三个人,而在每一个店里面,兴盛优选把社区店的店长直接改造成为“团长”,有10万个社区小店的店长被它团结了起来。

目前,每个月还有2万个小店主加盟到这个平台上。当你到小店打一瓶酱油或买一包烟时,老板会积极通过一个二维码,把你拉到他的微信群里去,你也会乐意加入,因为这个群的小程序,每天提供80~100个 SKU(库存进出计量单位),而且性价比很高。

每个团长和小区的户主都是一个弱关系,但有稳定的流量池和长期信任的社区关系做支撑。所以兴盛优选解决了社区团购企业把宝妈作为团长这种不稳定的流量模型的问题,因为朋友圈更多是用来点赞和聊天,经不住长期拿来做生意。

相关阅读:

效率战争(一)

 

作者:颜艳春,efuture创始人;微信公众号:石基零售

本文由@石基零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新零售有大未来,特别是大健康行业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