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端项目产品化之路

0 评论 3866 浏览 37 收藏 14 分钟

很多时候,G端产品经理做的大多是一个个项目,而非一个个产品,但其实,政府内部服务类产品也是可以形成产品、进而标准化的。这篇文章里,作者就探讨了G端项目的产品化之路,一起来看看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以来,所有接触的项目大部分不是C端就是B端,互联网发展到2023年的今天,行业的产品化程度其实都已经非常的高,新的产品形态的出现基本都在依赖新技术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等。

而另一方面,在G端,因为制度层级太厚、离市场太远等等各方面的原因,G端很多时候做的是一个个的项目,而不是产品,产品是应该有温度的,可拓展的,以人为本的,有长久的生命力的。而不是单单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去做一个事情,写一大串解决眼前问题的代码。

一、什么是ToG,什么是G端?

ToG:(To Government,面向政府客户)概念是由ToC和ToB衍生出的一个词汇,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即是面向政府,也包括与政府有关联的党组织、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军事单位等组织机构。ToG并不是一个新的行业,到现在至少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数年前ToG市场还是传统IT硬件厂商争夺的对象。近几年政策上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政策,G端软件行业才逐渐成为互联网公司布局、争夺的市场。

G端: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政府端,是为政府包括事业单位开发的产品,简称政务类产品,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发起,不掺杂商业利益,将线下业务线上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软件类产品。因为各地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也需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成效,优化服务流程。

二、G端产品分类及特性

很多人说政务行业没有产品,只有客户需求,不需要做需求分析,只要照着客户说的去做,去定制开发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只是政务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有别于消费级跟产业级市场,面对用户群的需求和诉求差异很大,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阿里的“城市大脑”、华为的“智慧城市”等就是出色的G端产品代表)

按照使用目的的不同,G端产品可以分为两类:

是满足大众办事,大众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类产品。

公共服务类产品是以服务大众(自然人和法人)为导向,目的是优化大众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扩展网上服务渠道,服务窗口信息化前置,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等,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提升城市、农村便民服务水平。

主要产品包括面向广大公众开设的网上服务办理平台(包括web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信息查询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当前,这类需求的产品化,人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交互操作方式简单、易懂、移动化的特点。

是满足政府内部信息需求的服务政府类产品,

政府内部服务类产品主要面向各层级党管、政府机构、各公检法、税务、事业单位等的工作人员作为使用对象。这类产品需求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数据可视化类产品、后台管理系统、各种业务管理系统等。这里就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

1. 数据可视化

数据本身是枯燥的,但可以通过可视化进而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使人们更容易分析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可视化以简洁直观的方式描述并展示数据所反映的基本问题,帮助人们快速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核心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政府服务类的可视化需求,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用来统计分析或监控,形式有大屏、web端、移动端等,主要面向的是政府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二是以算法结果的形式嵌入业务系统中,达到决策辅助目的,主要面向的是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2. 信息化管理系统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的OA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类似B端产品。不同点在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管理方式和业务需求区别很大,所以大部分定制化程度比较高。

3. 政务管理系统

这是政府服务类产品中最“重”的一部分,用来将复杂的业务流程线上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产品。

政府部门、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跟随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的政策推动下,各个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机关单位进行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例如公安部门的治安管理系统、党组织的党务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往往还是跨部门跨层级的。这也就使得其产品逻辑和流程相当复杂。

三、政府服务类产品形态构造

通过上面产品分类及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相比政府内部服务类产品,公共服务类产品标准化的程度较高。

但是,政府内部服务类产品也是可以形成产品,进而标准化的:

我们需要有足够多的耐心跟细心,深入理解其中的制度问题,领导层级问题,实事求是,避免形式化,还需要注意提炼业务、深化整合业务模式,相信这一部分产品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具体的实现路径来说,其产品形态的构造包括业务调研,完成解决方案、成熟产品框架、底层基础软件产品等。

1. 业务调研

在设计任何产品之前,都需要先分析业务场景,场景是一切需求衍生的源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满足实际需求,并且顺利落地;未经过充分业务调研的设计方案只能算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脱离实际,难以落地。业务调研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让业务调研工作事半功倍;

本人认为G端业务调研的核心流程包括明确调研目标、选取调研对象、确认调研方法、执行调研计划、总结归纳输出几个环节(真要细究起来,这里也可以写几个篇幅)。

2. 解决方案设计

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是政府服务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G端政府组织结构差别较大、业务流程复杂、领导决策不同、强地域性(民情不同、法规不同、制度不同)等特点决定了G端产品的解决方案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做个性化定制,需要考虑好足够多的场景,在设计阶段就具备良好的可拓展性,不能被用户(往往是政府的领导)牵着鼻子走,产品设计要有前瞻性,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些项目甚至需要驻场开发,不但把产品经理前置用户调研,连开发也要一并带上。

3. 行业产品框架

在上面2个环节的基础上,要输出成熟产品框架;首先,需要梳理特定行业的基本业务需求、流程和功能模块,形成框架性的行业产品体系。其次,要在框架性基础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对部分功能进行定制化开发,将业务需求做成可以即取即用的模块化设计,不一定要一次性全部做出来。

再次,完善解决方案,考虑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最终形成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

4. 底层基础设施应用

属于对业务属性依赖程度比较低的基础软件应用,可以直接做成通用化的工具产品,如视频会议、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学习培训系统等等。

5. 创新型应用

前面也说过,技术的发展是全人类共享的,落后就要挨打,谁主动拥抱谁就可以占得先机,作为政府部门也不能例外,优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IoT、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政府G端也可以创新出很多新产品,例如智慧产业,智慧安全服务,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基础设施服务等等。

四、用户体验设计注意事项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和完善,G端产品已经从过去的重业务、重流程、轻体验、轻视觉,转变为业务、流程、体验、视觉的并重。随着大量企业入局G端市场,产品趋同严重,单靠功能堆砌难以产生竞争优势,因而界面美观、体验流畅的产品往往能得到加分。

好的G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还应该有好的操作体验,让用户少思考,界面设计在视觉的表现上一定是克制、简洁、干练的,因为超出操作需要的视觉元素越多,对于用户认知的负担就越重。

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下几点尽量避免:

1. 要避免信息展示残缺不全

由于G端客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设计和实施时要尽量避免诸如人名、组织名称、字段名等显示不全或裁减遮挡等情况,做好应对策略。

2. 操作流程要有连贯性

要避免交互混乱情况,诸如页面之间导航不清晰,用户点击按钮后不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等情况。在设计时遵循效率优先的设计目标,交互层级和特效要尽量简洁,页面跳转和交互层级不能太多,保持用户操作流程的连贯性,避免打断用户的思考过程和信息获取。

3. 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数据录入和展示要结合信息量来判断,做到能点的绝不输入,能看的绝不点击;能用浮层就不用弹窗,能用弹窗就不跳转新页面。从根源上避免内容超负载,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4. 复杂业务流程需分步引导

业务流程庞大的情况下,避免只站在业务角度看问题,须站在用户视角,用同理心推动流程优化。首先绘制出完整的业务流程图,复杂长流程设计建议使用分部引导,然后提取关键节点,一个关键节点里包含若干个小步骤,最后将所有节点分步展示。

5. 更多的操作交给系统

设计时,优化流程信息与所填写内容字段,部分信息可自动带出;节点流转有清晰展示,安抚用户焦急等待情绪等,借用类似设计,优化用户体验和流程体验。

本文由 @短剑在闲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