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为什么在弱关系?

3 评论 2917 浏览 11 收藏 30 分钟

编辑导语:有句话这么说: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强调了人脉的重要性,于是众多的人花费很大部分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社交网,但其实成效不佳。作者在文中分享了有关社交关系中的强弱关系网,由此进行相对应地经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从一句很受大众推崇的话开始: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认识人越多,好像就离成功越近。

所以很多人就想尽一切办法经营自己的社交人脉,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个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1973年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通过找工作的方式做了份研究,结论总结100个人中有54个工作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而非招聘广告。

这个结果向我们表示关系是如此重要,没有人会否定这个结论。

但格兰诺维特说事实远非如此,人们认为关系比简历更有价值,特别是当两份简历没有明显差距时,有关系的人在竞争中优势比较明显。

通过调查真正起到作用的关系,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经常见面,彼此熟悉的强关系;而是平时很少联系的弱关系。那为何日常精心维护的强关系会在重要时刻失效呢?

因为由强关系构成的社交网中,人和人的收入,阶层,事业都比较相近,彼此拥有信息的重复比较高,所以就造就了局限性。

越是富人,就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进行打交道,而反之收入较差的地区与人群的联络特征则比较单一,往往固定在一个稳定的社交网当中。

今天我们不探讨如何拓展关系,弱关系的本质不是人际公关学,而是信息传递学,掌握最有效率的交流是非常的重要。

一、强弱关系的不同区别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问题,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数年如一日的投入,但结果到现在却依然跳不出固有的圈子。

比如:为什么你的职业永远并定格在一线业务员?为什么你不能突破认为设置的发展瓶颈?

而这一切和“强关系”与“弱关系”有关,你可能陷入自身强关系的舒适圈中而导致无法跨越六度人脉。所以只能在“掌握的信息结构中”游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两则概念。

1. 什么是强关系?

通常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比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彼此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的情感。

用中国话说就是:“关系比较铁”,该理论提出者为“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强关系的好处有两个方面,分别为“情感寄托”与“燃眉之急”。日常中如你今天不开心,需要吐槽,那肯定找身边最熟悉的人最好不过,她可以理解并给予你嘘寒问暖的关爱。

同时若自己有燃眉之急的小事需要帮助,基于彼此情感账户的额度,他也能为你提供服务。

但在商业互联网时代,强关系的本质就会造成“熟人无价值论”总结三个方面,分别为:

  1. 原地踏步
  2. 愚昧封闭
  3. 丧失进取心

我们从信息获取层面解释,先说原地踏步,熟人关系中传播最广泛的是同质化信息,这意味着社交网络里每个人都知道,甚至你有新信息发到朋友圈,刷一下就可以看到别人也再发。

人人都能倒背如流,你的工作商业圈也就成为“视野圈”,想找点新的话题都找不到。

或者有时你还会沾沾自己,心想:“你看,我看的信息他也在看,内心渴望的趋于认同”。

在比如你遇到某件事想找朋友咨询,往往会遇到他提的建议可能是“你的某些想法”。

因为大家是同一类人,思维方式价值观,理解问题的角度等均有80分相似之处,这就会造成“难以创新的看待问题”,把自己锁在某个局限的小视野中“原地踏步”。

作为社交价值网中的一员,我们的熟人关系明显有三种特征为:

  1. 价值观相同
  2. 互相理解有默契
  3. 排他思维严重

比如一些精英人才组织的商业社群,正向的理解叫“定位精准”,而反向的理解则是“抱团取暖”。

根据调查研究认为,依靠这种强关系,我们在关系网中隔绝久了,也就丧失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进取心;让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求知欲也会降低,依此造成对自身放松要求。

因为随着习惯的训练,潜意识就会让自己形成一种“我不用如此努力”,因为大家都没怎么努力,即使出了问题,大家也都可以帮忙。

2. 什么是弱关系?

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比较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于各行各业,依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感情维系,属于泛泛之交。

它界限很重要,格兰诺维把“弱关系”定义为;固有的社交网之外的边缘人,此类有三种特征:

  1. 为你提供新鲜的信息
  2. 帮你链接外面的世界
  3. 通过中间人可以串联科学界的巨星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在其书《链接;网络神经科学》中认为人的弱关系是符合“幂律定律”分布的网络,他称之为无尺度网络,具有几个特征,如下:

  1. 六度分离理论:只要通过中间人的介绍,任何两个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建立联系,甚至基于介绍还能达成某种诉求。
  2. 中心节点和辐射是链接:按照结构洞思维,我们作为网络的中心节点,左手是强关系,右手边缘区域称之为“弱”。
  3. 幂律分布原则:既关系网中的20%,建立着80%的链接,同时当你拥有更多链接点时,就拥有更多机会,无限扩容下去。
  4. 赢者通吃:在基于上述推动下,某个优秀节点必然会脱颖而出,关键不在于你拥有多个高质量的社交网,也不在于何种等级,而是你接触多少这个社交网之外的人。

二、弱关系带来不知道的信息

数十年前我们每天给各种人打电话,发信息,参加饭局等方式去有意扩大人际关系规模,愿意加强彼此的互动,哪怕是成功的企业家以前也是。

现在更不用说了,已经进入“全民投资关系”的时代,那么试想下,人们在人在关系上花费这么大精力,只是不让自身孤独吗?

显然不是的,比如从大学毕业,你需要找份工作;也可能合伙寻找创业伙伴,找客源,这一切都需要依赖关系。

但你会发现正当你遇到一份工作或好的客户时候,我们满怀期待翻开通讯录半天,又会再次把它放下,很多人心中此时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平时勾肩搭背的熟人反而起不到关键作用”。

1. 为什么熟关系反而不是最好的生产力

对于这种问题,我在21岁时候有了些“颠覆性”认知,早些年众多大学生并没有很好的互联网红利,毕业后总有亲戚朋友关心你的就业情况,大家七嘴八舌,出谋划策,提供各种信息。

我想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个场景,你的工作和婚姻是自己熟人关系网的大事,如果你愿意,总有人为你指导一个方向。并安慰你:“追求不要调高,先试试看”,这就是强关系的价值。

它既能和你共享信息,也为你提供一个必要的“精神港湾”。

我们大部分的熟人关系网都是这样:为了为你找份喜欢的工作,你需要对亲朋好友发信息,让他为你留意,或者送礼甚至包装一份漂亮的简历到处搏杀,但这份工作可能不是你喜欢的,却能保证你拥有基础的饭碗。

但如果你想找到份自己喜欢的领域就需要依靠“弱关系”来解决,这些或许都不是父母的强关系能给你的。我就深有感触,很多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既能从传媒电视台,主持人圈子做的很好,也能在互联网电商领域游刃有余,甚至在“市场营销方面”也能做到很专。

其本质我就是运用了“弱关系”思维,我通过熟人关系总结两大原则:

第一,在事业上,永远不要指望熟人关系这个原则并非基于功利目的,不是说因为熟人帮不上忙,就不理会他们,恰恰相反。

我们自己首先要去除对待熟人关系网功利的心态,不要企图从强关系那里获得事业上的重大帮助。因为现实就是从工作或商业化角度来看,强关系能给你提供的大部分都是弱价值,你可以请人介绍对象,解决婚姻问题,但在事业上以熟人为主的强关系几乎微乎其微。

第二,对陌生人好点,边界之外决定未来我身边很多老板,明星朋友,都是“弱关系”给我介绍的,那这里的跳板是什么呢?

把事情做好,事情代表信任,代表靠谱,这是基石。在熟人和陌生人之间存在某个富有弹力的边界,社交的目的就是尽力将边界往外推,让它的空间越来越大,吸纳的信息越来越多。

而不是向内闭环,有个词叫做“无限的游戏”正是解答此问题。所以这对我们而言,一个人不仅要善待熟人,还要善待自己遇到的陌生人,这个世界任何陌生人,都可能在下一秒成为你生命中的弱关系。

2. 关系传达的信息决定未来

人在工作与生活中严重误解了关系的本质,多数人努力扩充通讯录,记录更多人的电话,增加关系库数量。

把越来越多人变成熟人,但并为从中收益,反而空耗精力,为什么?原因是:关系并非决定我们未来的核心元素,关系所传达的信息才是。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丰富只能说明他人缘比较好,但未必能从庞大人际中获得“高价值”,所以朋友多,不代表提供的帮助也多。

深谙关系本质的人都会把多数工作时间花在“弱关系”打理上,拥有一套独立的对于关系的判断原则,即“关系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和信息有关的交换系统”。

社交网的关键是“信息的质量”,强关系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你会发现它多数是有重叠和陈旧的。你看很多人说“我的交际范围很广,可我越来越累”,是因为耗费大把时间,对自己提升价值不大。

所以提升社交网所能给予的信息质量,是改善社交的关键,也是主要目标,所以总结来说有三个方面:

其一,强关系加固了社交内部的信息流通,弱关系则构建起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其二,弱关系可能掌握了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情况,尤其是能与我们共享其他社交网的信息。

其三,不同的信息通过弱关系传递给不同社交网的人,实现信息的流动和分享很重要。其次弱关系也是信息传播的最佳途径,生意场的本质是对弱关系的开拓战争。

思考下社交网络的关系传播是不是一直很有效,虽然多数人还没发现,但最终获得“希望获得的信息”的途径总是经由自己的“弱关系图谱”。

那么弱关系传播特征是什么?它不是点对点单向关系,而是网络化衍射传播,强关系就像一辆汽车行驶路过一个收费站,再驶向下一个,绝不可能出现不同路口像四面八方出发。

但弱关系的传播却可以做到,它能由一辆汽车开始当经过每个收费站时,发生倍增的情况,并且方向是没有限制的,呈现出由一个点向四方扩散的涟漪状态。

三、把不熟悉的人吸引过来

信息化开放让我们交朋友机会逐渐增加,但也因此让人在社交中出现某些坏习惯。譬如不信任,冷漠,或者身边信息的影响让我们陷入“平行认知的海洋”,不愿意迈出熟人关系网之外的关系。

当然还有部分人属于思想观念问题,他们觉得在社交网络以外的弱关系上投入众多精力不值当,回报前景也不明朗。

因为弱关系劣势比较明确,总结为“联结松散,维持时间短,一面之缘或暂且合作一两次,没有长期联系的必要。

在传统观念中主动加强对熟人关系网投资才是正确的,这会让人陷入“狭窄的关系链中”无法适应新时代,那如何改善这种思维呢?总结为三个方面:

1. 主动联系别人,才会被联系

我身边有位朋友他家里种植水果,他不定期会找我请教写品牌营销的问题,我都主动回答。在前些天桃子成熟时给我邮寄了两箱,收到商品后我就想到自己身边的“弱关系朋友”,然后在其那里订购一批送给我的朋友,这难道不就是弱关系的维护么?

关系的维护是建立在“利益点”之上,此利益并非金钱而是“信息结构”。若你认为某个人的认知高于自己,主动请教,礼让往来会让彼此关系从0度升温到30度,主动联系别人才会被联络。

2. 争取关注,提供与传达关注

《超级关系:弱联结法则所引爆的强大社群力量》书中,作者为我们分析了能够促成弱联结发生的两大特质:

第一,第一印象很重要人们判断某个陌生人是否可靠,往往依赖第一眼来判断。我们愿意在熟人身上花很多时间判断意图,但不会给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多一秒时间,所以弱关系是基于熟人之上的初始印象,尽可能从“谈吐,形象,办事”等小事情上争取关注。

第二,高度信任是基础因为我们与弱关系缺乏长时间接触,因此人与人必须建立在高度的信任感与和谐上。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对方就无法进入自己的社交网,同样没有信任的弱关系,他不会提供给你任何信息。怎么提升被关注度呢?

有三种力量分别为:“争取,提供和传达”,当你具有独特信息中转站时,各种与你磁场相关的人就会主动找上门。

认清自身优势,广泛社交什么优势?简单而言你对别人有用的地方,在这些领域我们可以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那怎么找到自身优势?有三个方面:

第一,弄清楚自身有多少本领这就像打牌一样,在出牌之前先看自身底牌,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你可以准备一张清单,在上面写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譬如“专业,资金,形象,商业策划能力,运营能力等,尽可能量化。

第二,再从上述中找到擅长的事将你的本领逐一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确定某个自身最擅长的技能,然后持之以恒,乐此不疲的把它做好。不必很出色,但至少要在同圈内比其他人强点即可,若没有此时你不妨思考下,“我工作多年,哪个最擅长”?很重要。

第三,拼图碎片,组合发挥很多人认为自己会的比较综合,你也可组合碎片融为一体,比如我即做7年市场营销,又拥有完善的品牌与公关能力,加上写作,其实就是“组合发挥的一种”。能力碎片的形状会随着时间,环境而变,它兼并与过去的经验未来的发展,因此需定期重复的迭代。

3. 寻找不同方式的价值交换

金钱不等于尊重,我们在寻求弱关系帮忙时往往是对方某个价值能满足自身,所以尊重是前置条件,一上来就谈钱的生意,基本都谈不成。当别人帮忙后若对方不寻求利益交换,你也要“有意识的做馈赠”动作,很多人会说他比我厉害,我也不知道馈赠什么?我把它总结为三种:

  1. 兴趣价值
  2. 关爱价值
  3. 信誉价值

先说兴趣价值,你与不交集的人产生交际,很可能因为品位相似,要么有某个兴趣集合。可尝试询问对方有什么爱好,比如看书,打球,追星某些点都是值得自身去深挖的地方。

再说关爱价值,中国讲究礼尚往来,逢年过节的问候,就是你播撒关爱种子重要的时刻,它或许不需要重要的物质,一盒月饼,一件生活用品足以表达“内心”。

最后为信誉价值,有了初次交道便会产生二次;三次。我的一位朋友总认为自己遇不到贵人帮助,后来深刻复盘后发现“自身在聊天中满嘴跑火车”。如答应的方案总是拖延,说出的大话没有兑现,这些都让会让自身在对方心中的“情感账户”降低分值。

记住,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信息渠道”,所以不要弄错定位。它不是基于功利需求,它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偶然联系下沟通一次完全取决于内心,不要刻意去维护,若遇到刻意情况,你就要重新考虑下你们之间是否“信息链悬殊过大”,搭不上话等情况。

四、让不熟悉的人帮你成事

除父母,配偶这样牢牢绑在一起的关系极少考虑利益交换外,其他人情为什么会变淡?在关键时刻熟人会远离?

因为对于熟人已经建立牢固的关系,互相知根知底,了解越深对一个人的判断就越趋于理性和谨慎,这时就会滋生需要功利的元素。

同理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解决不了,所以他觉得你没有什么可交换的时候,也就“无用”了。愿意帮你的人都在不起眼的角落,因此需要合理分配“连接”的精力,经营自身的六度人脉,总结为几个方面如下:

1. 重视关键联系人

关键联系人处于不同的社交网之间,是人际关系的中转环节。如一个人可以帮你从自身熟悉的社交网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社交网。它是两者的桥梁,离开他你就不能与另一个社交网建立联系,我们必须给予重视。

其次要分清不同属性的重要性,对你来说哪些联系人是你必须对待的,哪些则是放在后面的,或者不想要定期联络的?

从情感维度:智远盘点,关系重要性依次为:

  1. 父母,伴侣,孩子;
  2. 直属亲属,兄弟姐妹,关系密友;
  3. 对自己非常重要的领导,事业上的重点客户,同事及其他人。

从利益维度:智远盘点,关系排名会发生巨大变化,依次为:

  1. 影响自己收入的职位和领导,影响自己业务量的客户;
  2. 家人伴侣和孩子;
  3. 高质量的朋友,工作中优秀的同事;
  4. 其他联系人。

管理这些情感和利益层不同的联系人,会面临重要划分的问题,同时一些人构成自己比较固定的关系网,随着时间增长自己的社交流动性就会逐渐丧失。

反之一个不流动和不开放的社交网,会让我们很难与外面的关系建立联结,也就意味着信息是封闭的,所以必须使自己与外界联系流动起来。

再者制定社交联系的“细节战略”,比如你是将情感放在第一位还是利益?基本原则是:在不伤害切身利益情况下,永远不要忘记展示出自己重视情感的一面,即使没有任何利益,也要时刻炫耀价值,展示自己的温情与善良。

2. 看到机会付出实践

想要扩大人际关系,社会互动是不可缺失的,最重要的是在互动中能与别人联络感情,得到人们的关注。哪些社交活动对你而言是正确的就显得格外重要,总结有三点:

第一,不要妄想通吃有个错误观点叫“人际关系强不强,要看一个人是否通吃”,事实中永远不要妄想在任何社交平台如鱼得水,你要优先考虑与自己职业发展有关,或间接有成长的社交平台。

见效显著且方向正确,有利于你在短时间内获得业内专家指导,得到某些稀缺资源。

第二,选对年龄段若你是二十多岁年轻人尽可能加入比你大的社交网,与成熟人建立联结。此时尽量不要与四十岁以上的人结成关系,这一建议看似有违“常识”,在我看待长者固然有其智慧与经验。

但年轻时就混在此社交网,你可能会失去本该蓬勃向上的动力,所以,选对年轻段多参加有利于补强活动,激活能量的社交活动,能让自身快速成长。

第三,契合但有区别的价值观现在各年龄层都有其不同价值观,譬如00后更多关注二次元,愿意寻找“意义”,70后更加稳重,80后渴望成名等,所有价值观一致的人会形成一个封闭小社交网。

价值观的隔阂与区别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因此弱关系的第一要正是把眼光定义在那些区别于自己价值观的人身上,既有区别又聊得下去,这样才能开拓视野。

3. 立足强关系拓展弱关系

在人们的常识中,只有不断提高被别人利用的能力,才能认识更高能力的人,但是现在你需要对自身认知做一次“手术”,要对自己声明这两个词的重要意义。

第一,资讯今天及未来是资讯的时代,推动我们进步的是“信息”,不再是过去界定的能力。所以你认为低于自己的人,可能掌控着你不知道的信息;你重点经营的强关系和重要人物,也许对某一领域一无所知。

第二,视野为获取尽可能多,新,有效的信息,你要从强关系的核心区走向边缘,再跳到社交网外面接触无限的世界,就是为了拥有360度视野。在未来,人的视野比他的身份朋友的地位,财富总和都重要;事业有多宽,你能接触到的信息就有多广。

第三,流动构建自身独特价值体系,即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然后打包成一个“流动包”。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多弱连接,你需要创造这种“随机性法则”,然后用它去相互串联。

通过这些联结,你发现自己身边又与更多人建立联系,每个都是中转站,即独立又串联,和你一起结成一个无限的大网,仔细想想这种关系像不像一张宇宙全景图?

总结一下:未来3年的最佳商务模式是“弱关系”我们所有的社交和事业资源都将有赖于那些不怎么熟的弱关系,它可能不能给你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但却在信息和资源层没有上限。

因此熟人无用的本质是,熟人为你提供基础的平台,但却无法帮你非的更高。而弱关系的发展方向是强关系,这中间取决于你能与对方分享什么信息,祝你成功。

 

作者:王智远,互联网学者,左手科技互联网,右手个体认知成长;公众号 ID:Z201440

本文由 @王智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很有启发~

    来自上海 回复
  2. 可能是我理解能力有问题,细读发现有些晦涩难懂,举的例子不够贴切,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强关系反而不是最好的生产力”这段,我仔细读了很久,才稍稍懂了些。

    来自广东 回复
  3. 讲的很实在,向您学习社会之道~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