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文|我构想了一款社交神器——秒懂,让你更懂TA

拉风麦
70 评论 25342 浏览 248 收藏 10 分钟
对未来感到迷茫?起点课堂的导师将为你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帮你明确方向、设定目标,让你在产品经理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

为了帮助小明顺利脱单,笔者构想了一款社交神器——秒懂。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帮助用户实现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跨越,并为眷侣们的长久恩爱保驾护航。

笔者有个小学同学叫小明,至今没女朋友。经人介绍聊了十个八个,却总是网上接触几天后就不了了之。话说小明长得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怎么就追不到妹纸呢?经了解,小明和妹纸的聊天常类似如下桥段:

妹纸:在干嘛呢?

小明:玩游戏

妹纸:哦,那你玩吧,不打扰你了

小明:有什么事吗?

妹纸:没事

小明:哦,那我去玩了

小明表示自己对待每一个心仪对象,都是兢兢业业言听计从,搞不懂哪里出了问题。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明的问题相信大家也看得一清二楚了。小明个性较为传统,惮于移情陌生人社(yue)交(pao),也不急于求助网络相亲,只想按正常路数找个妹纸循序渐进地发展。为了帮助小明顺利脱单,笔者构想了一款社交神器——秒懂。

1. 产品目的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帮助用户实现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跨越,并为眷侣们的长久恩爱保驾护航。

2. 需求背景

  • 市场潜力。中国约有2亿的单身男女和2亿的情侣人群,不管是本文中纯洁善良的单身汉小明,还是有对象的广大男同胞们,都存在和异性沟通的客观需求,而他们在沟通中也或多或少地遇到过一些理解上的问题。处于红绳另一端的女性群体,拥有被理解被关注的内在需求,同时肩负着调教男朋友(老公)的责任与义务。
  • 品类空白。当前的聊天交友软件品类丰富,以用户熟识度为区分标准看,有在陌生人群体获得空前成功的陌陌、探探;有活跃于熟人朋友间的QQ、微信;有被情侣们呵护着的小恩爱、微爱;有适婚青年们的世纪佳缘、百合。但结合行事中庸的小明来看,都不是特别契合。

3. 需求场景介绍

秒懂的构想源自满足小明的社交需求,但一人不成社交。有必要将与小明有着相似或相关需求的用户也考虑在内。现将秒懂的主要用户列出如下:

  1. 要找对象的小明
  2. 小明的好感对象小红
  3. 负责给小明出谋划策的老王
  4. 为跟女朋友的相处发愁的小强

以下为用户需求梳理:

4. 需求清单

经过对用户需求的梳理,设计出如下产品功能模块:

(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1)即时聊天

提供小明和懂友聊天的平台。

(2)潜台词翻译

解决小明不知道小红背后想法和如何回复的问题,小红也可以通过该功能来了解小明。

(3)系统分组

帮助小明进行关系判断,作为制定追求策略的参考。

(4)提问&回答

方便小明遇到问题后及时向广大懂友求助,给小明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持;老王也能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广大秒懂用户见习宝贵经验。

(5)学习进阶

包括潜台词集锦、心理学常识和模拟考级,需要做知识储备的用户可以在此得到满足。考级题库与男女交往主题相关。对于小强而言,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对于老王而言,是体现其教父身份的权威认证。

(6)推荐阅读

对于需要学习磨合期经验技巧的小强来说,此版块必不可少。推荐内容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需求。

5. 功能结构图

(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功能说明

(1)隐私&安全>潜台词翻译

用户可以指定对象开启潜台词翻译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

(2)消息>潜台词助手

潜台词助手展示用户收到的潜台词总数及关键信息,方便用户随时回顾查看。

(3)联系人>系统分组

系统会分析被开启了系统分组的懂友和用户的互动数据,当分析结果满足预设分组条件时,该懂友会出现在系统分组对应组别,懂友在原自定义组中的位置不变。

(4)广场>问答专区

用户可以针对自己的疑惑到广场提问,也可以查看推送的问答列表,回答用户可以在广场自由选择问题进行回答。

(5)广场>学习进阶>懂星人考级

考试级别共五级,用户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考试,通过后获得对应级别的身份勋章。此外,男女生的题库和级别标准会有所不同。

(6)广场>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除了体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外,也会覆盖线下交流的技巧知识。推荐的内容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性别、年龄、情感状态等)、好友互动(系统分组、潜台词等)、操作数据(提问、回答、搜索、关注等)而定。

6. 关键业务流程图

1)潜台词翻译

系统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基于关键字或语义的检索,当检测到潜台词时,会到已有语料库配对查找翻译,并将最佳翻译结果推送给用户;如果查找配对失败,则只发送“消息可能包含潜台词”的提醒。

2)系统分组

分组的对象由用户自己决定。当对象被开启系统分组功能后,后台开始记录用户和对象的相关数据,包括聊天互动、潜台词和个性化行为信息,以此作为分组依据。由于数据采集是开始于用户开启系统分组后,数据容量也需要一定规模,所以从开启到实现系统分组有一定时间差。对象在系统分组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周期性验证结果变化。

3)提问&回答

用户可以发起与主题相关的问答行为,也可以查看问答列表,问答列表的排序由用户的点赞数及关注数决定。系统应及时响应用户的问答请求,同时禁止或删除不合适的问答内容。

7. 页面流转关系

(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8. 界面原型

(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关键元素说明:

(1)潜台词翻译设置&系统分组设置

由于潜台词翻译和系统分组是秒懂的两个关键业务,出于使用便利性考虑,设置入口都为两个。入口一在我页面下的“隐私&安全”,入口二则分别是消息页面下的“潜台词助手”和联系人页面下的“系统分组”。

(2)我要提问&我要回答

用户可以通过广场页面上的“我要提问”进入提问编辑,也可以在浏览问答列表后点击“我要提问”发起提问;对于回答问题的用户,可以通过广场页面上的“我要回答”按钮跳转到问答列表,然后选择问题进行回答。

 

本文由 @舒文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教一下,从想法到完成这篇文章,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来自上海 回复
  2. 感同身受,方便的话加个微信,交流交流:WeHelpPeople,坐标杭州,3.5年产品经理

    来自浙江 回复
  3. 产品输出学习了,又找到了一个给程序猿梳理逻辑的方法

    来自重庆 回复
  4. 市面上有不少”秒懂女人”的书,就是日常交往中常用语句翻译,其他案例就那么多,看看帖子足矣了。

    来自北京 回复
  5. 学习作者分析的思路和输出

    来自北京 回复
  6. 这里面有个核心问题,用户为什么会用你的产品?来用这个产品的人首先就是得承认了自己理解能力有碍的人,然后在这个平台上找另一个理解能力有碍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么坦然的向所有人公布:我是一个理解能力有碍的人。 😥

    来自广东 回复
    1. 承认是改变的第一步,目标才重要,途径是为了实现目标

      来自浙江 回复
  7. 从需求点出发的话,感觉这样子,就不是小明和小红在谈恋爱了。以后小明和小红真正生活在一起,难道还需要通过这个软件才能正常交流么?难道面对面的时候不会发生:“小红:你玩游戏吧!小明:好的。”这样的对话么?所以我觉得这个软件纯粹是为了做而做了。不过观点的确很新颖~

    来自浙江 回复
  8. 个人观点:楼主有想法,点子也有趣,但是。。。这个潜台词解读的核心功能有些“反人类”,违背人类的天性,这是要把人变成机器人的节奏,所以真的当做项目来做不看好,甚至一开始的需求就是伪需求

    来自广东 回复
  9. 作者脑洞大开额,我一直想过就是没有教人谈恋爱的产品,不管逻辑是否行的通,至少我觉得有必要尝试,赞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理解

      来自广东 回复
  10. 讲道理,这是又一款聊「yue」骚「pao」神器,😂

    回复
    1. 被你看穿了,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11. 对,这套系统必须结合人工智能,如果只是单纯的关键字匹配很难达到精准理解,但是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表层,要想深层次的理解人类想表达的意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是这个系统提供的潜台词都是错的,那有什么意义呢,再说把这个系统作为一个助手不是更好?在微信或者qq聊天的时候进行潜台词提示

    回复
专题
4571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经理和运营都要懂一点的推荐算法基础和进阶知识
专题
1302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用户运营中,拉新往往要比做好用户留存所花费的成本要高,但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会让用户在某个过程中流失掉,应当如何规避与注意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流失预警。
专题
1299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私域,很多的企业都对私域的发展进行了布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私域模型。
专题
1271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关于如何写简历、简历上些什么的文章大家看了很多。那么细分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来说,写简历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如何写简历。
专题
12903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栅格系统在页面排版布局、尺寸设定方面给了设计者直观的参考,它让页面设计变得有规律,从而减少了设计决策成本。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浅析栅格系统。
专题
1446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很多产品中,搜索都是其中比较基础且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搜索的设计、逻辑、交互等问题也是需要特别注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电商搜索功能的设计指南。